启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湖北如何重塑九省通衢新优势?未来5年,湖北的交通建设将迈上怎样的台阶?7月4日,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对六大方面的试点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高等级航道里程进入全国前列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线路最长的省份,在内河航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根据试点,现代内河航运建设包括打造高效绿色内河航道、打造环保智慧特色港口、建设现代化船舶等3类10条。如在建设高效航道方面,明确提出,通过1年至2年,完成兴隆至蔡甸2000吨级航道工程、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船闸改扩建工程;用3年至5年,建成汉江碾盘山、雅口、新集等航电枢纽,完成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船闸改扩建工程及王甫洲二线船闸建设工程。
“届时,湖北高等级航道(三级及以上)里程达到25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相关人士称,随着汉江梯级枢纽开发和相关航道疏浚工程陆续完成,2025年,丹江口至兴隆段航道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兴隆至河口段航道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这对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省还将建设以阳逻港为核心的智慧港口,实现武汉地区江海直达、汉欧班列等多种集装箱运输方式的集并运转;建设“车船直取、无缝连接”铁水联运示范项目,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打造水上旅游示范品牌,建设宜昌三峡游轮中心,并研发建造全电池电动游轮。
3万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到2019年,我省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任务,并实现农村公路组组通,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位居全国前列。
试点对湖北“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出了新任务:通过1年至2年,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万公里,新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创建“美丽农村路”2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000座左右。
“道路更畅,环境更美,服务更优。”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介绍,复工复产后,湖北农村公路建设进展迅猛,5月份正式启动“危桥改造”行动,拟用3年改造危桥6108座,其中今年完成1200座;开始评选第二批55个“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各地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新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推进。
试点还提出,我省要建立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2年内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率达到100%。推进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为主的养护资金保障体系,以及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
根据要求,未来5年,我省要建成具有湖北特色的高质量“四好农村路”路网体系、管养体系、运输服务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全面提升。
在智慧交通方面,我省将在2年内建成4个智慧港区,襄阳建成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云平台,智慧公交建设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武汉地铁实现无人自动运行系统的技术落地和独立运营。武汉天河机场实现生产要素数字化、飞行服务区域智慧化、旅客服务自助化。
建成全球多式联运大数据中心
对湖北发展多式联运,试点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期望:
对接“一带一路”、湖北“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2年内建成武汉阳逻港、黄石新港、白洋港等8个以上多式联运枢纽,形成湖北至我国中西部、欧洲、东盟等地6条以上多式联运线路,初步确立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5年内形成铁水、公铁、陆空、空铁联运等多种形式的多式联运体系,网络覆盖欧洲、中亚、日韩、东盟、南美、北美等地区,形成服务全球的多式联运大数据中心和供应链组织中心。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铁水联运是湖北发展多式联运的重点。”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省沿江的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鄂州港、黄石港、黄冈港等均已开通铁水联运业务,建成疏港铁路10余条,铁水联运骨架网初步形成。武汉、宜昌等地依托长江水运优势,积极利用中欧班列,通过铁水联运将全国各地货物发送至欧洲各国。特别是阳逻港,成功开辟了“上海—武汉—川渝”等多条铁水联运物流线路,使每个集装箱的运费较纯铁路下降1600元/标箱。近3年,我省铁水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超过20%。
试点还要求我省依托天河机场和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开展空陆联运,构建“卡车航班”+“铁路航班”国际快运物流网络体系,形成航空客货双枢纽雏形。
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将启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力争3年至5年建成。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省交通运输厅将联合省财政厅推进全省交通运输领域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探索发行10年期以上长期专项债券,建设收费公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